教育硕士“教师教育讲堂”系列报告(四十..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4-15   浏览次数:0
     

教育硕士“教师教育讲堂”系列报告(四十六)

 

学科教育与未来教师教学专业特性的培养

413日上午9时,应教育硕士研究生院的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师、紫江学者、博士生导师丁钢教授来到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讲堂,作了题为“学科教育与未来教师教学专业特性的培养”的专题报告会。2015级全体教育硕士研究生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润智教授主持。

首先,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润智教授简要介绍了丁钢教授:曾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授、香港教育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兼任香港大学、浙江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曾主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全球化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等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出版著作1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化与教育、教育文化与社会,教育政策、教师教育、教育叙事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周润智教授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聆听专家报告,感受学术魅力。

接着,丁钢教授做报告。他通过PPT,采用精确的图表数据等形式,从师范毕业生对教师社会形象的定位、我国分科教学的历史传统、师范教育的课程结构及我国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等四方面进行了讲述。如他从师范生认为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特质是什么,最需要提高的能力和初入职时的职业期待是什么,师范生的性格特征及对自身基本能力的设定是什么,对学科专业类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谈了师范毕业生对教师社会形象的定位;他简要介绍了我国分科教学的历史传统,如自唐朝起我国就出现了分科教学,进行算学、天文、医学等学科的专业教育或训练,比十七世纪才设立类似专门学校的欧洲早一千多年。北宋时期则把分科教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更有计划、更完整的阶段。建国后,分科教学法进一步细化,相继出现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等中小学的各科教学法。改革开放后,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分科教学研究会纷纷建立,同时,除全国性和各省、市的综合性教育刊物经常刊载有关各科教学法的文章外,分科研究教学的刊物已有数十种;他通过有针对性的抽样和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师范教育的课程结构,包括教育类课程(一般教育类课程和学科教育类课程)和学科专业类课程,并进一步强调,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科学、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艺术、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特色课程;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高中课程有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等;最后,丁钢教授还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课程设置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得出,除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之外,学校在课程实施中还是主要采取分科教学的方式,这足以说明中国基础教育的特征是分科教学,而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正是建立在这种分科教学基础之上的。

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二○一六年四月十三日

 

丁钢教授做报告

 

 

报告会现场